|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志复神州千万里”的杨守沫

“志复神州千万里”的杨守沫

关键词:杨守沫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杨守沫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luli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60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志复神州千万里”的杨守沫

     杨守沫(1917~1994)是一位20世纪30年代参加共产党的老党员。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做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贡献。
    他是杨守笃司令员的同胞兄长,出生在陆良马街。从小胸有大志,怀抱理想。小学毕业后,即赴昆明考入承德中学。毕业后留在昆明,自学苦读,昆明图书馆成为他的主要课堂,每天必到,看书读报,不知疲倦,学习极好。
正当此时,其叔父杨世俊受聘出任马街小学校长,便请他回家当该校老师。
    1935年他离开陆良,到罗平简师附小任教。活达开朗,颇受欢迎。大约在当年的9月,中共中央派遣地下党员李浩然回云南重组省委,途经罗平,被该县警察局以可疑分子拘押,寻求营救。杨守沫闻讯,挺身而出,直接前往县政府,亲自找到县长金家寅(陆良金家村人,系亲戚关系),使李浩然获得了释放。
      李浩然即吴懋德,获释后,十分感激,主动与杨守沫亲近长谈。数日之后,认为杨守沫思想进步,觉悟较高,便口头表示要发展杨守沫为中共党员。后因工作需要,杨守沫离开了罗平简师附小,到罗平板桥小学任教。
1937年秋,杨守沫受中共地下党员樊子诚的邀请,前往沾益县播乐中学任教,该校是滇东的一个革命摇篮。他一跨进学校大门,就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8年秋,杨守沫迫切要求从军抗日,为国雪耻,给孙渡将军写了一封手信。孙将军看后很高兴,认为这是家乡青年爱国精神的体现,及时回复,请他来昆面谈。他到了昆明,受到58军首任军长孙渡将军的款待,接收入伍,全军定于1938年8月1日誓师出征,远在陆良家乡的父亲杨世勋带着次子杨守笃赶赴昆明送行,抵昆后,又将长女杨素仙、次女杨素馨召在一起,合影留念。杨守沫以出征御敌而同父亲、姐弟告别的心情,在相片的背面写下这样的话:
中原风云趋紧急,大好河山半已变色,为挽救中华民族之危局,余实不能再困守此“堪察加”之“自由囚牢”中,乃决然赴省,奔往前线,以遂素志。惟是我民族解放之路正长,前途之险阻尚多,海角天涯,固不知何年何月再能返还家乡,共叙天伦,纵是男儿气象,亦不免痛感别离之苦,是乃合家共摄一影,以为纪念。万里灵山藉此聊慰念交者之悉怀耳。设使他年归来,再睹此照,当不知又作何感想?……
      1938年秋,守沫于昆明
      这是民国27年,即1938年8月15日摄于昆明的珍贵照片,那时58军大部队已离开昆明半月了,杨守沫按照孙渡将军的安排,随补充团步行出征。他这长达近200字的留言,可谓字字情真,感人肺腑,读之,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感。
       1939年春,杨守沫参加了武汉外围崇阳之战后,化装成平民进入沦陷的武汉,准备找八路军办事处联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结果碰见中学同学共产党员尹士聘。他作自我介绍之后,由尹士聘为他补办了入党手续。但是,八路军办事处党组织要他留在孙渡身边做党的地下工作。而孙渡将军在国共两党之间持中立态度,让杨守沫任中尉秘书,后调升第6兵团司令部中校军法官,经常与孙渡将军接近。孙渡将军知道他是共产党员,私下还曾同他探讨《资本论》。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进步的伟大理想,但在中国实现为时尚早。
      在此后的岁月里,杨守沫随58军转战浙赣湘鄂广大战场,抗击日军。1940年填过一首词:“水迢遥,山迤丽,大好河山,洒遍同胞泪。志复神州千万里,莫让春光,焦得游人醉。”这反映出他痛惜祖国大好河山的残破,表达了他恢复神州大地的决心。
       抗战胜利后,孙渡将军率领的58军缩编为58师,留在关内;新3军全部缩编,不复存在。只有孙渡将军只身调到东北担任第6兵团司令,参加内战。但是,他没有指挥过战斗。杨守沫则于1946年返回昆明,与中共云南地下党成员张子斋取得联系后,又返回东北。
        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想争取孙渡将军起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亲笔写了一封信交中共中央东北滇军工作委员会书记刘浩(云南罗平人),并由刘浩把信件交给杨守沫直接转交孙渡将军。孙渡将军由于自己没有部队,缺乏起义的条件,故未能按朱德总司令的意图办。1948年4月调任热河省主席,同年8月,热河解放,孙渡将军回西南,调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军政长官。杨守沫仍留在东北任第6兵团司令部中共地下党支部第三任书记。他从本兵团军法处长孙一今那里得到一张锦州城防工事和兵力部署的绝密地图,立即冒着生命的危险交给地下党员送出城外交解放军攻城部队。攻城部队得到这份绝密地图,用重炮猛烈轰击敌方司令部,全歼守城蒋军。而潜入锦州城内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也被误伤。杨守沫却当了自己人的“俘虏”。这是著名的锦州战役杨守沫立下的特殊功劳。
      1948年10月15日解放锦州,孤守长春的云南部队60军2.7万名官兵,在军长曾泽生(云南永善人)的率领下,宣布起义,归向人民。保留原来建制,而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杨守沫因功调升50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与团政委同级。
1949年,50军编入第四野战军序列,入关南下,解放四川。杨守沫随军以从,进抵成都。1950年初,50军奉调东北,于同年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云南宣威人,1930年在陆良发动革命暴动的领导人之一,老红军),杨守沫为50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1950年10月25日,全军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和渡海攻岛作战以及其他大小战斗95次,毙伤敌军14052人,俘敌442人,缴获各种枪支1975支,各种大炮37门,击落敌机3架、击伤14架,击毁敌坦克28辆、击伤50辆,击毁装甲车33辆,汽车38辆,牵引车10辆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由云南子弟为主体的50军,在朝鲜战场上成为一支英雄部队,杨守沫成为这英雄群体的一员。
      朝鲜战争停战后,杨守沫作为中方遣俘解释代表,参加了板门店的谈判,同美、韩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斗争。1958年回国,被留在东北,担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秘书长。1964年转业到黑龙江省图书馆任党支部书记、副馆长。1966年开始的10年“文革”,蒙受不白之冤,受到迫害。但他能以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党历史上这段非常时期所发生的一切”。
      杨守沫自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一直为党和人民埋头苦干。他经组织派遣在国民党的滇军中从事地下工作,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敌军阵营里历经艰难险阻,苦战了10年,对于争取、分化、瓦解敌军及收集军事情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不少功勋。其中为锦州和义县的解放,为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的胜利,更是作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10年“文革”结束后,强加给他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他更加无怨无悔,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工作。这时,杨守沫已调东北烈士纪念馆担任党支部书记兼馆长,经过10年的努力,他为烈士纪念馆的恢复和烈士纪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尽快拨乱反正,弘扬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他率领全馆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烈士事迹基本陈列。为深入广泛宣传烈士事迹,他不顾体弱多病,亲自带领烈士事迹宣传小分队到各地巡回展出。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关心青年干部的成长,经常给他们以亲切诚恳的教导。
      1982年7月,杨守沫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干部“四化”的号召,主动申请离休,经批准,享受副厅级待遇。他离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烈士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关心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教育。
      1994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杨守沫这位老革命外出遇车祸,不幸去世,享年77岁。
      杨守沫是一位有着丰富革命实践经验的老干部,是一位党性原则很强的共产党员。多年来,他在光荣的革命道路上,一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187233368 传真: 邮箱:2537396868#qq.com
地址:云南陆良鑫城国际 邮编:655600
Copyright © 2004-2024 陆良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